智慧教室结构模型构建研究——“功能—结构”关系视角

被引:12
作者
刘选 [1 ]
刘革平 [2 ]
廖剑 [2 ]
机构
[1] 四川开放大学科研处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智慧教室; 结构模型; “功能—结构”视角; 智能技术; 文献综述;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23.02.007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智慧教室是将各类智能技术加载于教室中而形成的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开展的场域。在推进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实践和部署教育新基建的进程中,智慧教室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构建一种新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能更好地为建设实践提供指导。立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与实践,从“功能—结构”关系视角构建一种具有通用指导价值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有助于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从功能上看,智慧教室应具有支持教学、学习、评价、管理和教研五大功能,其中教学、学习和评价是三项基本功能,管理和教研是两项拓展功能。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包括物理/虚拟环境、内容与资源、教学交互、测试与评估、数据治理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的提出不仅借鉴了“教学七要素”的结构思想,也汲取了已有研究的理论给养,还前瞻性地观照到未来推进智慧教室研究和实践可采取的方法与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框架、认知现状与风险规避 [J].
胡小勇 ;
黄婕 ;
林梓柔 ;
黄漫婷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2, 34 (02) :21-28+36
[2]   教育新基建三问:何为基?新在哪?如何建? [J].
郑旭东 ;
周子荷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11) :42-47
[3]   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需求与行动建议 [J].
祝智庭 ;
许秋璇 ;
吴永和 .
中国远程教育, 2021, (10) :1-11+76
[4]   基于PST框架的智慧教室设计 [J].
程敏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 40 (09) :259-263+272
[5]   智慧课堂赋能学生智慧的培育机制:内在机理、结构要素与联通路径 [J].
王星 ;
刘革平 ;
农李巧 ;
高楠 ;
郑淇予 ;
郭宇涵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08) :26-34
[6]   AI全科教师主讲课程学习成效试验研究 [J].
黄甫全 ;
伍晓琪 ;
丘诗盈 ;
刘育良 ;
曾文婕 ;
陈思宇 .
开放教育研究, 2021, 27 (01) :32-43
[7]   智慧课堂教师行为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应用验证 [J].
王冬青 ;
刘欢 ;
邱美玲 .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05) :120-127
[8]   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框架、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 [J].
杨现民 ;
郭利明 ;
王东丽 ;
邢蓓蓓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 (02) :73-84
[9]   智慧课堂教学新形态:纸笔数字书写技术教学应用 [J].
张晓梅 ;
胡钦太 ;
田雪松 ;
刘思琪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 (01) :77-83
[10]   “互联网+教研”形态研究:内涵、特征与趋势 [J].
胡小勇 ;
徐欢云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2) :1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