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及其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46
作者
李名升 [1 ]
李治 [2 ]
佟连军 [3 ]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协调度; 经济—环境系统; 面板数据; 塞尔指数; 地区差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10.012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为定量探索各省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演变规律,运用面板数据对1996年以来各省区经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过程,但总体上大幅提高,全国平均水平由0.399上升到0.617,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②协调度在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③经济是促进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贡献接近于环境对协调发展贡献的2倍,在经济系统内部,经济发展因素的贡献又要大于经济存量因素;④协调发展的所有障碍性因素均来自环境系统,但是制约作用并不明显;⑤经济—环境协调度与塞尔指数的变动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地区差异性越小;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为62.6%,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份的建设水平相对均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634 / 16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J].
李名升 ;
佟连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105-111
[2]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J].
李鹤 ;
张平宇 ;
刘文新 .
地理科学, 2007, (04) :486-492
[3]   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及其变动 [J].
文余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05) :25-29
[4]   区域生态安全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及应用 [J].
吴开亚 ;
何琼 ;
孙世群 .
中国管理科学, 2004, (01) :107-110
[5]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张晓东 ;
池天河 .
地理研究, 2001, (04) :506-515
[6]  
系统工程导论.[M].梁军;赵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城市生态环境学.[M].杨士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