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18
作者
李名升
佟连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评价指标体系; 地区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根据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和建设途径,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一套包括3个层次31个指标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所选定的指标体系,利用多目标二级决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一、二级指标确定权重,并运用TOPSIS法对中国各地2004年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排序、评价。结果表明:各地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普遍不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李崧 ;
邱微 ;
赵庆良 ;
刘正茂 .
环境科学, 2006, (05) :1031-1034
[2]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认识基础及内涵 [J].
任勇 ;
俞海 ;
夏光 ;
李霞 ;
李华友 .
环境经济, 2005, (12) :17-22+7
[3]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点综述[J]. 邓蓉敬.资料通讯. 2005(10)
[4]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点综述[J]. 邓蓉敬.资料通讯. 2005 (10)
[5]   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及其变动 [J].
文余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05) :25-29
[6]   循环经济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J].
赵明芳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5, (02) :88-91
[7]   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 [J].
陈德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2) :5-9
[8]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周华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02) :150-153
[9]  
系统工程导论[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梁军,赵勇主编, 2005
[10]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万本太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