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及其规模测算

被引:17
作者
裴平
印文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中国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机制; 信用创造规模; 政策建议;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4.03.012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近十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规模迅速扩大,这虽然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为国内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安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突破相关文献所做的研究,根据影子银行的基本属性,将中国影子银行划分为金融机构类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类影子银行,并以信用创造为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这两类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较为合理的测算方法,选取20032012年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期内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规模进行了具体测算,最后还提出了趋利避害、促进中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 [J].
毛泽盛 ;
万亚兰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1) :65-73
[2]   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J].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 .
金融发展评论, 2012, (08) :61-76
[3]   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 [J].
朱孟楠 ;
叶芳 ;
赵茜 ;
王宇光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7) :49-57
[4]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 [J].
卢川 .
金融发展评论, 2012, (01) :55-62
[5]   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 [J].
王达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35-43
[6]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7]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J].
周莉萍 .
金融评论, 2011, 3 (04) :37-53+124
[8]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J].
李建军 .
金融研究, 2010, (04) :40-49
[9]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经济研究, 2008, 43 (09) :31-45
[10]   民间融资市场与金融制度 [J].
丁俊峰 ;
刘惟煌 ;
钟亚良 .
金融研究, 2005, (12) :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