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能够摆脱“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使用陷阱”吗

被引:134
作者
毛昊 [1 ]
尹志锋 [2 ]
张锦 [3 ]
机构
[1]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使用陷阱;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追赶; 专利质量;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8.03.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4 [科学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1 ;
摘要
尽管实用新型专利能够为一国在技术追赶阶段带来技术学习和创新累积效应,但是不能为该国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后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本研究从理论层面论证了,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未能进入理论预期的"倒U型"增长模式,实现发明专利对实用新型专利的挤出与替代。如果延续目前的发展态势,在政府不能主动实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调整的前提下,市场主体也难以自发放弃对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使用,从而形成"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使用陷阱"。结合198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次经历了不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不显著为负、显著为负的发展变化特征,过度"膨胀"的实用新型专利已对中国经济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负向冲击。更趋理性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走向应沿袭日韩路径,在接近或进入高收入国家阶段时主动大幅度降低制度依赖。对此,政府应弱化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激励政策,主动实施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制度调整,适时引导市场降低对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使用,增强专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1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解析 [J].
欧阳峣 ;
汤凌霄 .
经济研究, 2017, 52 (09) :11-23
[2]   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 [J].
李黎明 ;
陈明媛 .
中国软科学, 2017, (04) :152-168
[3]   策略性专利诉讼模式:基于非专利实施体多次诉讼的研究 [J].
毛昊 ;
尹志锋 ;
张锦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2) :136-153
[4]   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 [J].
黎文靖 ;
郑曼妮 .
经济研究, 2016, 51 (04) :60-73
[5]   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 [J].
张杰 ;
高德步 ;
夏胤磊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1) :83-98
[6]   我国专利实施和产业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J].
毛昊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 27 (04) :100-109
[7]   中国专利激增的动因及其质量效应 [J].
龙小宁 ;
王俊 .
世界经济, 2015, 38 (06) :115-142
[8]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J].
鲁晓东 ;
连玉君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541-558
[9]  
Utility model patent regime “strengt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China and other East Asian latecomers[J] . Dan Prud’homme.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7
[10]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s of Patents[J] . Bronwyn H. Hall,Dietmar Harhoff.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