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阈值

被引:64
作者
方创琳
乔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化水平阈值; 保障程度; 水资源约束; 河西走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化水平阈值是指在水资源硬约束下,在确保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与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基本保障、并具备足以支撑城市接纳一定数量农民进城转为非农人口的经济能力时,能达到的“农转非”人口占总人口的最大比例。以干旱区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在水资源约束下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及其对应的城市化阈值。采用阈值模型计算表明,未来30a在不跨区调水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总需水量的上限阈值为7.81×109m3,其中生态需水、生产需水和生活需水比例调整为13.2:83.5:3.3,总需水量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1×1011元,历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可达到6.9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8.99:47.20:33.81。在总需水量阈值、经济总量、需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7%、农业需水按0.61%的速度退水9.12×108m3、生态需水比例不低于13%等多重条件约束下,求得河西走廊未来30a能够达到的总人口为5.82×106人,城镇非农业人口可达到2.05×106人,城市化水平可达到35.14%,这一水平仅相当于中国2001年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在跨区调水1.31×109m3的条件下,城市化水平可望达到47.17%。进而采用总人口人均拥有的GDP、非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的第一产业增加值3项经济指标对水资源约束下经济发展总量对城市化水平的保障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由于各城市的缺水状况、取水条件、发展性质、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实力与前景等各不相同,致使不同城市之间对应的总需水量、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13 / 24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标准.[M].()DanielP.Loucks;()JohnS.Gladwell主编;王建龙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西部大开发聚焦在城镇.[M].牛凤瑞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胡序威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4]  
城市生态学.[M].杨小波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5]   河西走廊:绿洲支撑着城市化!——与仲伟志先生商榷 [J].
方创琳 .
中国沙漠, 2003, (03) :128-130
[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7]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J].
薛凤旋 .
地理学报, 2002, (06) :723-730
[8]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徐小黎 .
地理学报, 2002, (03) :363-371
[9]   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J].
方创琳 ;
Yehua Dennis Wei .
地理学报, 2001, (05) :560-568
[10]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 [J].
宁越敏 .
地理学报, 1998, (05) :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