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1953—2013年

被引:15
作者
曾光 [1 ]
王玲玲 [2 ]
王选华 [3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北京市文汇中学
[3]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劳动价值理论; 贡献率;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5.07.005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文章遵循"索洛余值法"原理,采用新的方法估算要素产出弹性,利用1953—2013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结论表明:现阶段物质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的"红利"日渐消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因此,中国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应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重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劳动者素质,保持适度规模物质资本投资以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技术领域的性别平等 [J].
彭福扬 ;
何杨 ;
易显飞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01) :74-78
[2]   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本质 [J].
曾尔曼 .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08) :138-141
[3]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一种新的视角 [J].
吴建宁 ;
王选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 (08) :10-17
[4]   科技创新体制与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完善 [J].
冯晓青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2) :53-57
[5]   引入无形资本因素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影响 [J].
王利政 ;
高昌林 ;
朱迎春 ;
英英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12) :39-43
[6]   基于索洛余值法的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 [J].
吴雷 ;
曾卫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03) :70-73
[7]   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预测:1990—2015 [J].
朱帆 ;
余成群 ;
董冠鹏 .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04) :91-96+113
[8]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解? [J].
徐会奇 ;
王克稳 ;
李辉 .
经济科学, 2011, (01) :25-37
[9]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10]   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 [J].
赵芝俊 ;
张社梅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3) :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