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一种新的视角

被引:33
作者
吴建宁 [1 ]
王选华 [2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劳动价值理论; 产出弹性; 贡献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从索洛剩余模型出发,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对商品价值进行分解,其目的在于推导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然后使用中国1978—2011年期间投入—产出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三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波动较大,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较为稳定。因此,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决策层应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首都地区人才效能差异化实证研究——基于产业层面数据 [J].
吴江 ;
王选华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5) :152-159
[2]   19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ECM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张兴茂 ;
赵志亮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4) :141-144
[3]   基于索洛余值法的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 [J].
吴雷 ;
曾卫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03) :70-73
[4]   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J].
崔岫 ;
姜照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12) :168-172
[5]   北京经济增长中人才资源贡献率研究 [J].
马宁 ;
王选华 ;
饶小龙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 (04) :5-12+23
[6]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解? [J].
徐会奇 ;
王克稳 ;
李辉 .
经济科学, 2011, (01) :25-37
[7]   粮食生产收益影响因素贡献率测度与分析 [J].
曾福生 ;
戴鹏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1) :66-76
[8]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 [J].
徐瑛 ;
陈秀山 ;
刘凤良 .
经济研究, 2006, (08) :93-103+128
[9]   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 [J].
赵芝俊 ;
张社梅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3) :4-12+22
[10]   人力资源贡献率模型的构建 [J].
李世聪 ;
谈香如 ;
唐莺 .
会计研究, 2004, (12)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