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试点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效应

被引:137
作者
王亚飞
陶文清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双重差分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1204 ;
摘要
研究尝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表征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评估框架,评估低碳城市试点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共同影响机制。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集2005—2018年中国2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这一效应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典型异质性;在东部试点城市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试点城市显著为负。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城市绿色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技术效率和城市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均较为显著。分地区检验后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试点城市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对中部试点城市的绿色技术进步影响显著为正,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对西部试点城市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为负,而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分批检验发现,三批试点均在不同程度上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批试点成效呈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倒U型"特征。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的协同或交互,均在不同程度上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或完善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绩效评估框架,克服以往大多研究单纯强调碳减排效应而淡化经济增长效率的思维路径依赖;在实践上也有助于回应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主张,为调整或完善低碳试点城市环境保护与保增长的协同政策框架提供经验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城市异质性视角下中国低碳试点政策的绿色增长效应评估 [J].
王巧 ;
佘硕 .
软科学, 2020, 34 (09) :1-8
[2]   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J].
上官绪明 ;
葛斌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6) :95-104
[3]   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俱乐部收敛及地区差距来源研究 [J].
孙亚男 ;
杨名彦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6) :47-69
[4]   低碳试点政策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J].
逯进 ;
王晓飞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6) :128-141
[5]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J].
张素庸 ;
汪传旭 ;
任阳军 .
软科学, 2019, 33 (11) :11-15+21
[6]   顾此失彼还是一举两得?——对我国碳减排经济政策实施后减排效果的检视 [J].
杨博文 ;
尹彦辉 .
财经论丛, 2020, (02) :104-112
[7]   贴现率是否会影响当期碳排放?——理论机制与经验辨识 [J].
张明志 ;
孙婷 .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1 (05) :102-111
[8]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吗——来自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 [J].
王华星 ;
石大千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 41 (10) :15-27
[9]   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 [J].
宋弘 ;
孙雅洁 ;
陈登科 .
管理世界, 2019, 35 (06) :95-108+195
[10]   中国低碳试点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J].
龚梦琪 ;
刘海云 ;
姜旭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6)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