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研究——以长江上游为例

被引:4
作者
韦杰 [1 ]
贺秀斌 [2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流域侵蚀; 输沙量; 人类活动; 降雨侵蚀力; 长江上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流域产沙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反映,受降雨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采用退耦理论的思想和差分方法推导出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的简易估算方法,并对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乌江、嘉陵江、岷江分别计算人类活动总体贡献率。结果表明,各流域人类活动对侵蚀产沙变化的贡献率达72%~97%,总体上属于抑制侵蚀的正向活动。长江上游输沙量呈阶段梯级变化,根据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的距平累积变化的突变特征将1955~2009年划分为5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河流输沙量较大,主要与"一五"、"大炼钢铁"、"三线建设"、农村改革前期不稳定因素等密切相关,而70年代河流输沙量较小是受当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采取"挑沙面土"、"边沟背沟"等传统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80年代中期后河流输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受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水保工程的实施及大兴水库建设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259 / 226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长江上游社会经济因子对侵蚀产沙的影响(英文) [J].
杜俊 ;
师长兴 ;
范小黎 ;
周园园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2) :359-371
[2]   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 [J].
杜俊 ;
师长兴 ;
胡大伟 ;
王红兵 ;
范小黎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089-1098
[3]   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近期输沙变化的影响 [J].
杜俊 ;
师长兴 ;
张守红 ;
张鸾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15-22
[4]   长江上游输沙量阶段性变化和原因分析 [J].
师长兴 ;
杜俊 .
泥沙研究, 2009, (04) :17-24
[5]   长江上游干支流近期水沙变化及其与水库修建的关系 [J].
许炯心 .
山地学报, 2009, (04) :385-393
[6]   近5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J].
信忠保 ;
许炯心 ;
余新晓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129-1139
[7]   我国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进展 [J].
王玲玲 ;
姚文艺 ;
刘兰玉 ;
李勉 .
人民黄河, 2008, (09) :36-37+45
[8]   长江上游输沙尺度效应研究 [J].
师长兴 .
地理研究, 2008, (04) :800-810
[9]   人类活动对柳河水沙影响分析 [J].
孙长江 ;
孙瑶 ;
王磊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 (03) :98-100
[10]   长江上游重点产沙区产沙量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J].
许炯心 ;
孙季 .
地理科学, 2007, (02)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