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

被引:8
作者
杜俊 [1 ,2 ]
师长兴 [1 ]
胡大伟 [3 ]
王红兵 [1 ,2 ]
范小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社会经济; 人类活动; 侵蚀产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和使用,长江上游地区人类活动改变泥沙过程的作用越发明显,有必要对其地位和作用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例,利用2007年和1989年县域截面数据研究了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密度、耕地面积与侵蚀产沙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人口密度与侵蚀产沙的联系更为紧密,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区间,当人口密度超过这个临界,侵蚀产沙随着人口密度与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反之,则侵蚀产沙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临界现象实质上体现了地形、降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对产沙的影响,也有部分人为作用。从时空变化来看,人口在不断的向产沙较少、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集中,从产沙较多、不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迁离。自然因子对东部高人口密度地区产沙影响较小,对西部低人口密度地区的影响较大。总体上,自然因子对长江上游产沙格局的影响占主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089 / 10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近期输沙变化的影响 [J].
杜俊 ;
师长兴 ;
张守红 ;
张鸾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15-22
[2]   长江上游输沙量阶段性变化和原因分析 [J].
师长兴 ;
杜俊 .
泥沙研究, 2009, (04) :17-24
[3]   长江上游干支流近期水沙变化及其与水库修建的关系 [J].
许炯心 .
山地学报, 2009, (04) :385-393
[4]   坡度对坡面侵蚀产沙响应的研究附视频 [J].
刘松波 ;
庄春兰 ;
孟琳琳 .
中国水土保持, 2009, (05) :44-47+64
[5]   长江上游输沙尺度效应研究 [J].
师长兴 .
地理研究, 2008, (04) :800-810
[6]   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J].
陈松生 ;
张欧阳 ;
陈泽方 ;
彭万兵 .
水科学进展, 2008, (04) :475-482
[7]   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初步分析 [J].
董耀华 ;
惠晓晓 ;
蔺秋生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02) :16-20
[8]   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J].
许炯心 ;
孙季 .
地理研究, 2008, (02) :332-342
[9]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空间分布 [J].
朱元骏 ;
邵明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3) :375-383
[10]   长江上游重点产沙区产沙量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J].
许炯心 ;
孙季 .
地理科学, 2007, (02)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