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传播及防范研究

被引:14
作者
王亮 [1 ,2 ]
机构
[1]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谣言; 传播; 防范思路;
D O 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3.04.01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国内外对谣言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谣言研究出现差异的原因,以及新传播环境下谣言传播的变化,在对谣言研究进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谣言的思路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53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 [J].
喻国明 .
人民论坛, 2011, (34) :9-11
[2]   真伪博弈:微博空间的科学传播机制——以“谣言粉碎机”微博为例 [J].
杨鹏 ;
史丹梦 .
新闻大学, 2011, (04) :145-150
[3]   虚拟社会的秩序与管理——从微博谣言说起 [J].
胡献忠 .
中国青年研究, 2011, (10) :25-28+112
[4]   媒介化生存下“风险社会”的重构与反思 [J].
全燕 ;
申凡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8) :63-67
[5]   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 [J].
张晓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 (07) :15-18
[6]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反思 [J].
周裕琼 .
国际新闻界, 2009, (08) :51-54
[7]   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 [J].
景军 .
社会科学, 2006, (08) :5-17
[8]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J].
孟建 ;
赵元珂 .
国际新闻界, 2006, (07) :24-27+54
[9]  
虚实之间[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若建, 2011
[10]  
社会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晓虹,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