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

被引:69
作者
张晓锋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
关键词
媒介化; 媒介融合; 信息依赖; 环境建构;
D O I
10.19997/j.cnki.xdcb.2010.07.00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媒介化社会是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有三大逻辑,一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和趋势的媒介技术演化的结果提供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技术支撑力,为社会的不断媒介化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受众对信息永无止境的需求甚至依赖构成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主体牵引力,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必要性前提;三是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不断"环境化"展示了巨大的媒体影响力和建构性,是媒介化社会的必然性后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 [J].
彭兰 .
中国记者, 2007, (02) :87-88
[2]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J].
喻国明 .
新闻战线, 2003, (06) :24-27
[3]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传播的观念.[M].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
[5]  
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JosephStraubhaar);(美)罗伯特·拉罗斯(RobertLarose)著;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  
麦克卢汉精粹.[M].(加)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Mcluhan);(加)弗兰克·秦格龙(FrankZingrone)编;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媒介形态变化.[M].(美)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
[8]  
第三次浪潮.[M].(美)阿尔文·托夫勒(A.Toffler)著;朱志焱等译;.新华出版社.1996,
[9]  
大众传播社会学.[M].(日)竹内郁郎编;张国良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