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协同集聚与城市结构匹配

被引:26
作者
胡尊国
王耀中
尹国君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协同集聚; 人口流动; 双边匹配; 城市纳什均衡;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5.12.003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多产业协同集聚下,某类型劳动力迁入数量增加会引起该类行业生产率更大的提高。由此,当城市处于福利最大化就业结构状态时,至少有一类劳动力会因同行业劳动力规模扩大而更大程度地提升效用,这样,原有城市稳定的纳什均衡必然被破坏;这种"同行业效应"也强化了厂商因竞逐集群租而选址,加剧了劳动力向同行业主导的城市流动,经城市与人口双边选择而最终形成城市规模太大且结构不匹配。因此,传统城镇化的核心观点"人口自由流动必然形成最优的城市结构与规模,以及策略性产业政策壮大中小城市一定能够更多地吸纳就业人口"就会受到较大质疑。文章以最优城市结构是否一定符合完全专业化或完全多样化趋势为出发点,首次利用双边市场匹配理论,采取实验经济学和合作博弈方法研究中国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匹配问题,通过设计三种竞争性匹配机制模拟中国劳动力流动并展开系统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确实存在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运行态势,而这可能会引起城市纳什稳定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结构的"二元冲突"。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J].
柯善咨 ;
赵曜 .
经济研究, 2014, 49 (04) :76-88+115
[2]   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陈斌开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4) :1109-1140
[3]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J].
陆铭 ;
高虹 ;
佐藤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0) :47-66+206
[4]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 [J].
李强 ;
陈宇琳 ;
刘精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7) :82-100+204
[5]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 [J].
陆铭 ;
向宽虎 ;
陈钊 .
世界经济, 2011, 34 (06) :3-25
[6]   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基于省市制度互动视角的研究 [J].
顾乃华 .
世界经济, 2011, 34 (01) :126-142
[7]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20-32
[9]   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集聚经济——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金滟 ;
宋德勇 .
管理世界, 2008, (02) :25-34
[10]  
Coagglomeration, Clusters, and the Scale and Composition of Cities[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