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被引:54
作者
马宗晋
高祥林
任金卫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现今全球构造; 全球构造系统; 构造定向漂移; 热心、质心偏移; 构造热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全球构造学是三个尺度的构造学研究领域,它们平行交叉而且互有扬弃。全球构造学可分为历史的和现今的两个分支。岩石圈板片和板条构造、板舌构造、洋脊构造以及大陆岩石圈多元组合板的多重滑脱构造和多层剪切构造网络等是现今岩石圈板的基本构造形态。全球级现今岩石圈构造主要表现为三大构造系统:环太平洋深消减带板舌构造系、大洋增生带洋脊构造系和大陆碰撞造山构造系,三者在球坐标系内表现出构造形态、物理场背景和动力学状态等多方面半球级的反对称关系(南/北、0°/180°),各构造系统内部还表现了普遍的东西反对称。论其动力学解释,岩石圈向西和地幔向东相对漂移的定向性显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导向作用,决定了经向构造两侧的多级反对称;地震层析探测到的地幔结构显示的热心南偏和质心北偏可能是南北反对称的动力基础;上地幔分层结构及“软层”物质在构造引张条件下形成的热涌有可能解释地表的视对流现象,有助于说明构造变动的跳位和变格以及板条和反对称运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构造解释 [J].
马宗晋 .
中国地震, 1992, (01)
[2]   李四光学术思想和贡献——纪念李四光教授百年诞辰 [J].
孙殿卿 .
第四纪研究, 1989, (03) :205-223
[3]   现今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和研究设想 [J].
马宗晋 .
地震地质, 1989, (01) :55-59
[4]   中国的强震期和强震幕 [J].
马宗晋 ;
蒋铭 .
中国地震, 1987, (01) :49-53
[5]   论滑覆及岩石圈内多层次滑脱构造 [J].
马杏垣 ;
索书田 .
地质学报, 1984, (03) :205-213
[6]   南美俯冲带显示的板条构造 [J].
马宗晋 .
地震研究, 1983, (03) :319-325
[7]   论全球地震构造系统 [J].
马宗晋 .
地球科学, 1982, (03) :23-38
[8]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J].
丁国瑜 ;
李永善 .
地质学报, 1979, (01) :22-34
[9]  
板块构造基本问题[M]. 地震出版社 , 李春昱等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