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地震构造系统

被引:17
作者
马宗晋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关键词
地震构造; 洋脊; 环太平洋; 大地构造; 海脊; 大陆型地壳; 陆壳; 地震构造带; 地震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地体的构造学研究经历着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历史。最初是构造地质学,它在十九世纪已发展为地质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浅表裸露岩层和岩体的各种构造形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学的观念早有论述,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当地槽地台学说开始问世之后,它才具有较明确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扩展到以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为基底的整个陆壳上部,描述和推论它们的构造形态及其演化历史,在理论思考上它已触及全球陆壳与洋壳以及壳下物质的运动,但它研究的直接对象仍主要局限于陆壳上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构造学迅速发展起来,它的研究对象已扩展到全球包括陆壳和洋壳在内的整个岩石圈。全球构造学,在理论上,目前是以板块构造学说为主导的。从大地构造学到全球构造学的发展,思维观念的变化虽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地体构造学的研究领域获得了真实的进展。当前地球科学的构造观念是建立在全球岩石圈的构造研究之上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蒙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地震活动 [J].
马宗晋 ;
郑大林 .
地震研究, 1981, (04) :421-436
[2]   美国与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的比较 [J].
马宗晋 .
地震, 1981, (02) :36-40+45
[3]   亚欧地震系的地震构造特征 [J].
马宗晋 ;
陈章立 ;
傅征祥 ;
薛峰 .
中国科学, 1980, (09) :883-890
[4]   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 [J].
邵学钟 ;
张家茹 ;
陈学华 ;
章思亚 .
地震地质, 1980, (02) :11-20
[5]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J].
丁国瑜 ;
李永善 .
地质学报, 1979, (01) :22-34
[6]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7]   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特征 [J].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大地电磁测深组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1) :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