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

被引:88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理上访; 治理—资源; 治权权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的维权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于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法治实践。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上访治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资源,因此可以在缺乏配置性资源时成功应对无理上访问题,这种权威性资源建立在"顺民—刁民"或"人民—敌人"话语的基础上。1990年代以来,基层政府在权利话语面前日渐被动,话语权不断流失,这导致其可以利用的权威性资源越来越少,治权因此不断丧失,从而越来越难以遏制无理上访。真正化解上访潮,需要在政府治权与民众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并引导权利话语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4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 [J].
田先红 .
开放时代, 2010, (06) :24-38
[2]   从启蒙、权力话语看“隐蔽的教育家”福柯 [J].
尹宗利 .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1) :30-34
[3]   解读非正常上访(上) [J].
王进忠 .
辽宁警专学报, 2009, (02) :47-51
[4]   非正常上访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J].
丁胜 ;
文思宛 ;
罗思源 .
唯实, 2009, (02) :83-88
[5]   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 [J].
冯象 .
读书, 2008, (09) :20-28
[6]   妥善解决无理上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J].
谭鹏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4) :51-54
[7]   公民不服从的宪政意义及其中国语境 [J].
谢维雁 .
浙江学刊, 2007, (04) :13-18
[8]   从某县制定《非正常上访行为处理办法》谈越权立法问题 [J].
刘今定 .
人大研究, 2005, (05) :34-35
[10]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 [J].
于建嵘 .
中国改革, 2005, (02)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