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数字化生存及其人权保障

被引:34
作者
常健 [1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人的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威胁; 人权保障;
D O 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22.04.006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1201 ;
摘要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了一系列与数字化情境相关的人权保障要求,包括平等利用数字化技术而不受歧视,免受利用数字化技术造成的侵害,免受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人的操控,以及对个人数字化信息和财产的自主支配等。面对日益专业化和控制力强大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时代的人权保障不仅更加需要政府建立规制数字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专业化的救济机构来监管数据公司和网上社交平台,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帮助数字弱势群体,而且要求开发和运用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和网络社交平台加强自我约束,并建立人人必须遵守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伦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7+146 +146-14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的“数字属性”及其法律保障 [J].
龚向和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1, 24 (03) :71-81
[2]   数字劳动的时间规训:论互联网平台的资本运作逻辑 [J].
吴鼎铭 ;
胡骞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1) :115-122+171
[3]   论“数字人权”不构成第四代人权 [J].
刘志强 .
法学研究, 2021, 43 (01) :20-34
[4]   人权理论研究范式的竞争与转换 [J].
常健 ;
殷浩哲 .
人权研究, 2020, (01) :10-25
[5]   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 [J].
马长山 .
中国法学, 2019, (05) :5-24
[6]   新时代的人权法理 [J].
张文显 .
人权, 2019, (03) :12-27
[8]   人性论,人道主义与人权研究 [J].
林喆 .
法学家, 2006, (06) :27-35
[9]   论人权的本原 [J].
李步云 .
政法论坛, 2004, (02) :11-19
[10]  
“无数字 不人权”[N]. 张文显.北京日报. 2019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