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76
作者
章波
濮励杰
黄贤金
周青
吕敏眸
李宪文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江苏南京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开放实验室,北京,江苏南京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开放实验室,北京,江苏南京,江苏南京,北京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以及耕地和水域面积比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建立驱动因素体系,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并构建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非农化。但是不同的时期,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不断变化:人口的非农化(城市化率)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明显的减弱;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比例增加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以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为例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李恒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13-19
[2]   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龙花楼 ;
王文杰 ;
翟刚 ;
刘松 ;
张清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26-530
[3]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刘彦随 ;
陈百明 .
地理研究, 2002, (03) :324-330
[4]   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J].
王秀红 ;
何书金 ;
罗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1) :17-24+95
[5]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1) :51-57
[6]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J].
史志华 ;
蔡崇法 ;
王天巍 ;
丁树文 ;
张光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6) :537-543
[8]   城市格网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赵振斌 ;
包浩生 ;
马荣华 .
地理科学, 2001, (05) :433-438
[9]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J].
陈浮 ;
陈刚 ;
包浩生 ;
彭补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04-210
[10]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杨桂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