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

被引:663
作者
赵剑波
史丹
邓洲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民生;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大变革; 质量文化; 质量技术基础;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9.11.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发展机制。现有研究相对缺乏系统性,还未全面阐述高质量发展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可以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增长模式的转型,更是对民生水平的关注。本文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框架,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受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的约束,以要素质量、创新动力、质量技术基础为基础条件,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充分、均衡的发展,是包含发展方式、发展结果、民生共享等多个维度的增长和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不断推动"三大变革",提升要素投入质量和转换创新动力,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施高质量发展还要完善法律、文化、教育等关键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不断弘扬质量文化,促进质量立法,构建良好的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3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M].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  
中国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M].钞小静; 著.人民出版社.2010,
[3]   绿色发展与全球工业化的新阶段:中国的进展与比较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10) :5-18
[4]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机制与政策措施 [J].
史丹 ;
赵剑波 ;
邓洲 .
财经问题研究, 2018, (09) :19-27
[5]   理解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问题 [J].
刘志彪 .
学术月刊, 2018, 50 (07) :39-45+59
[6]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4) :5-18
[7]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 [J].
任保平 ;
李禹墨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7 (03) :105-113
[8]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及其现实性 [J].
任保平 .
人文杂志, 2018, (02) :26-34
[9]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J].
宋明顺 ;
张霞 ;
易荣华 ;
朱婷婷 .
经济学家, 2015, (02) :35-43
[10]   系统考查经济发展质量的五个维度 [J].
袁瑛 ;
郑艳兵 ;
耿丹 .
经济研究导刊, 2013, (08)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