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主体困境与制度回应

被引:37
作者
秦鹏
唐道鸿
田亦尧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治理; 公众参与; 环境事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2015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对环境治理参与面进行了最高位阶的特别法设计,回应了学界对于环境治理理论研究的制度需求。经过理顺环境治理的形成逻辑,可以发现"参与"是"治理"区别于"统治"与"管理"的关键所在,其优势在于可以为弥补环境决策者构制失位提供有效矫正方案。通过对参与者的人格重塑,公民、市民与消费者在环境治理中的身份得以明确,它们分而为国家、社会和市场的主体,合而为环境治理者中的重要组成,也就是"公众"。现实所面临的合法性困境也由此而生,主要表现为决策者失位、参与者身份虚化等。为此,从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分别予以完善才是现实困境的破解之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法治政体问题初探.[M].程燎原;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  
包容他者.[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4]  
代议制政府.[M].(英) 密尔 (Mill;J.S.) ; 著.商务印书馆.1982,
[5]   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J].
夏光 .
环境保护, 2014, 42 (23) :16-19
[6]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及完善建议 [J].
骆建华 .
环境保护, 2014, 42 (20) :16-19
[7]   论制度逻辑框架下环境治理模式之转换 [J].
杜辉 .
法商研究, 2013, 30 (01) :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