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息收入降低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吗?——基于规模异质的视角

被引:28
作者
朱波
杨文华
邓叶峰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成分预期损失; 非利息收入; 面板门槛模型; 信息披露质量;
D O I
10.16475/j.cnki.1006-1029.2016.04.006
中图分类号
F832.33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在使用新近发展的成分预期损失(CES)方法对2008-2014年期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的基础上,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其与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规模较大的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分散了系统性风险,而规模较小的银行却导致系统性风险的上升,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差异是非对称效应存在的重要原因。宏观审慎监管既要注重规模效应,又要重视中小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潜在影响,还需关注不同银行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银行贷款集中与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的实证研究 [J].
刘春志 ;
范尧熔 .
宏观经济研究, 2015, (02) :94-108
[2]   基于网络传导分析法的我国银行间风险传染效应研究 [J].
李程枫 ;
陈可嘉 ;
陈一非 ;
廖为鼎 .
金融发展评论, 2015, (01) :67-86
[3]   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 [J].
朱波 ;
卢露 .
财经科学, 2014, (12) :39-50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非利息收入研究——基于LRMES方法的创新探讨 [J].
张晓玫 ;
毛亚琪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11) :23-35
[5]   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市场模型法还是指标法 [J].
周强 ;
杨柳勇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9) :70-79
[6]   网络结构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J].
隋聪 ;
迟国泰 ;
王宗尧 .
管理科学学报, 2014, 17 (04) :57-70
[7]   中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吗?——基于2007-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翟光宇 ;
武力超 ;
唐大鹏 .
经济评论, 2014, (02) :127-138
[8]   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评估——基于指标法的实证分析 [J].
郭卫东 .
当代经济科学, 2013, 35 (02) :28-35+125
[9]   规模、关联性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衡量 [J].
范小云 ;
王道平 ;
刘澜飚 .
金融研究, 2012, (11) :16-30
[10]   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动态CoVaR方法的分析 [J].
高国华 ;
潘英丽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1, 45 (12) :1753-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