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基于可达性与数据场的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
被引:12
作者:
鲁莎莎
[1
]
关兴良
[2
]
王振波
[3
]
宋辞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空间场能;
结节性指数;
可达性;
数据场;
长三角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揭示了该区域空间场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2000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总体倾于均衡发展;②区域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3 h时间圈的平均通达距离由2000年的81km提高到2008年的122 km;③区域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Z"字型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④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分布格局可适度划分为高场能区、较高场能区、一般场能区、较低场能区、低场能区等5大类型,并呈现出圈层状特征与"两极分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6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