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与数据场的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

被引:12
作者
鲁莎莎 [1 ]
关兴良 [2 ]
王振波 [3 ]
宋辞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空间场能; 结节性指数; 可达性; 数据场; 长三角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揭示了该区域空间场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2000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总体倾于均衡发展;②区域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3 h时间圈的平均通达距离由2000年的81km提高到2008年的122 km;③区域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Z"字型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④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分布格局可适度划分为高场能区、较高场能区、一般场能区、较低场能区、低场能区等5大类型,并呈现出圈层状特征与"两极分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 [J].
关兴良 ;
方创琳 ;
罗奎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055-1065
[2]   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 [J].
王丽 ;
邓羽 ;
刘盛和 ;
王江浩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189-198
[3]   “点—轴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534-1547
[4]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朱传耿 ;
祁毅 ;
徐璐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16-426
[5]   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分——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赵元正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803-816
[6]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 [J].
潘竟虎 ;
石培基 ;
董晓峰 .
地理学报, 2008, (06) :635-645
[7]   基于道路网络的商业网点市场域分析 [J].
王新生 ;
余瑞林 ;
姜友华 .
地理研究, 2008, (01) :85-92
[8]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9]   点状实体k阶Voronoi多边形的存在性判定 [J].
韩元利 ;
胡鹏 ;
夏文芳 ;
张立华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09) :833-837
[10]   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梁双波 .
地理研究, 2007, (02) :3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