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

被引:85
作者
关兴良 [1 ,2 ]
方创琳 [1 ]
罗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场能; 结节性指数; 可达性;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9.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其基础是准确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空间场能是区域中心城市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而产生的"势能差"的抽象表达,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的有效手段。基于空间场能的内涵及表征方法,从省际、市际、县际等尺度探讨了中国宏观经济、三大地带与南北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区域经济变化的空间作用机制以及区域经济格局的类型划分。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在扩大,但不同研究尺度反映的经济差异大小有所差别;②三大地带的内部经济差异呈显著的"反自然梯度"特征,南北差异由"南北平分秋色"向"南强北弱"演变,南方与北方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均呈扩大趋势;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经济增长局部聚集模式呈现分异性与规律性;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可划分为5大类型区23个亚单元,不同类型区未来应实施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055 / 10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 [J].
吴爱芝 ;
杨开忠 ;
李国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05-711
[2]   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 [J].
王丽 ;
邓羽 ;
刘盛和 ;
王江浩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189-198
[3]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 [J].
马晓熠 ;
裴韬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55-1561
[4]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 [J].
蒋海兵 ;
徐建刚 ;
祁毅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87-1298
[5]   2000年与2007年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差异比较分析 [J].
张艳萍 ;
王致晶 .
甘肃科技, 2010, 26 (04) :6-9+31
[6]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J].
孙姗姗 ;
朱传耿 ;
李志江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24-934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 [J].
刘卫东 ;
张国钦 ;
宋周莺 .
地理科学, 2007, (05) :609-616
[8]   从FDI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差异 [J].
张欢 .
经济问题探索, 2007, (05) :57-62
[9]   基于k阶Voronoi多边形划分的k阶数据场拟合 [J].
韩元利 ;
胡鹏 ;
黄雪莲 ;
张立华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04) :353-357
[10]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
刘慧 .
地理研究, 2006, (04) :7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