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成本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视角

被引:14
作者
谢康 [1 ,2 ]
肖静华 [1 ,2 ]
乌家培 [3 ]
方程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3] 国家信息中心
关键词
协调成本; 经济增长;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本文针对为什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成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视角探讨协调成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理论和政策分析依据。研究发现,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结论是有条件的:首先,协调成本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阀值。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倒U"型,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呈"倒U"型。其次,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下降同样单位的协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从这个角度而言,协调成本不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选择哪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等外生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最后,经济增长对协调成本下降的冲击或调整,使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可能是收益递增或不变,也可能是收益递减。技术和制度创新的作用在于缩短协调成本迂回路径或加快迂回速度而实现收益递增。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41]   信息技术、组织变革与生产绩效——关于企业信息化阶段性互补机制的实证研究 [J].
汪淼军 ;
张维迎 ;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6, (01) :65-77
[42]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J].
肖静华 ;
谢康 ;
周先波 ;
乌家培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98-104+128
[43]   合作研究、协调成本与知识增长 [J].
潘士远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88-97+154
[45]   1991—2002年我国外在性交易费用统计测算——兼论体制转型绩效的计量 [J].
金玉国 ;
张伟 .
中国软科学, 2005, (01) :35-40
[46]   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J].
庄子银 ;
邹薇 .
管理世界, 2003, (07) :4-12+154
[47]   协调成本、内生劳动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加里·贝克尔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评述 [J].
许彬 ;
罗卫东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2) :138-145
[48]   中国交易费用测度与经济增长 [J].
缪仁炳 ;
陈志昂 .
统计研究, 2002, (08) :14-21
[49]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 [J].
张军 .
经济研究, 2002, (06) :3-13+93
[50]   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J].
汪丁丁 .
经济研究, 2001, (11) :8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