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

被引:27
作者
计军平 [1 ,2 ]
刘磊 [1 ,2 ]
马晓明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EIO-LCA; 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矩阵; 生产视角; 需求视角;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1.104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中国2007年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矩阵,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视角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在部门间的分布结构。此方法将两个分析视角整合在同一个框架内,能更好地认识温室气体排放与部门生产和最终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生产角度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直接排放量最大,占2007年排放总量的36.24%,其中93.91%的排放因给其他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电力和热力而产生,尤其是建筑;2)从需求角度看,建筑业的隐含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29.79%,其中97.10%的隐含排放量由生产链中的其他部门产生,尤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从单位产出的排放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隐含排放量最大,为9.88 t CO2-eq/万元,其中直接排放占隐含排放的百分比为89.70%。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J].
孙建卫 ;
陈志刚 ;
赵荣钦 ;
黄贤金 ;
赖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28-34
[2]   应用修正的IPCC2006方法对中国农田NO排放量重新估算 [J].
张强 ;
巨晓棠 ;
张福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1) :7-13
[3]   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 [J].
余慧超 ;
王礼茂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0) :1837-1846
[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J].
魏本勇 ;
方修琦 ;
王媛 ;
杨会民 ;
张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4) :413-419
[5]   China [J].
Eng, David L. ;
Ruskola, Teemu .
SOCIAL TEXT, 2009, 27 (03) :63-66
[6]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8]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 [J].
齐晔 ;
李惠民 ;
徐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8-13
[9]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郑循华 ;
李晶 ;
王跃思 ;
刘学义 ;
黎云 ;
王邦中 ;
陈振林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3) :321-327
[10]  
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D]. 陈红敏.复旦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