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合同法分析

被引:80
作者
郭少飞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代码; 法律合同; 合同法;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90307.003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智能合约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自动履行等特性。区块链智能合约包括代码层、文本层、底层规则及其控制的智能财产,呈现技术、法律两个方面。前者是区块链智能合约代码,后者系代码承载之法律关系,按属性分为公法类、私法类;私法类依内容分为合同型、实体型,合同型系主要法律形式。区块链智能合约蕴含当事人一致之意思表示或要约承诺,可基于合约结构或综合并列的传统合同,经解释确定,符合传统民法合同标准,应纳入合同法框架。为检视其合同法适用性,可深入探析效力、修改与履行、违约及救济等。效力应依法认定,重在主体行为能力、第三人欺诈胁迫、单方错误、合约机制不完备等效力瑕疵事由。修改应严格受限,以维护合约特性;匿名合约不得修改,除非相对方纯获利益。合约自动履行是全面实际履行,可编码支持实质履行、部分履行。为降低违约纠纷解决成本,合约事先置备自动执行机制,但措施合法性存疑;最终仍须寻求公力救济,核心在于合约代码内容的证明方式及可采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虚拟社会的现实转向与推进原则 [J].
孙秀成 ;
韩璞庚 ;
汪业周 .
江西社会科学, 2018, 38 (12) :221-227
[3]   区块链时代:技术发展、社会变革及风险挑战 [J].
张成岗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 (12) :33-43
[4]  
信任,但需要验证:论区块链为何需要法律[J]. 凯文·沃巴赫,林少伟.东方法学. 2018(04)
[5]   论算法共谋的反垄断规制路径 [J].
李振利 ;
李毅 .
学术交流, 2018, (07) :73-82
[6]   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一种基于现象学伦理学视角的审视 [J].
孟伟 ;
杨之林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 (05) :112-116
[7]   区块链与未来法治 [J].
郑戈 .
东方法学, 2018, (03) :75-86
[8]   区块链研究的法学反思:基于知识工程的视角 [J].
陈立洋 .
东方法学, 2018, (03) :100-108
[9]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J].
袁勇 ;
王飞跃 .
自动化学报, 2016, 42 (04) :481-494
[10]  
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