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27
作者
潘安 [1 ]
魏龙 [2 ,3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3] 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隐含碳; MRIO模型; SDA方法; 碳减排;
D O I
10.19361/j.er.2016.04.02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6 ;
摘要
本文基于技术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来分析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考察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进口隐含碳排放则集中于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等地区;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重制造业、轻制造业、能源工业等工业行业,仅能源工业和农业的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为负;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起到了主导的正效应,技术效应有利于抑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但结构效应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负效应。中国未来在贸易增长的趋势下,有利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包括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推进雁阵式产业升级、发挥地区合作机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研究 [J].
潘安 ;
魏龙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4) :54-70
[2]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中欧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 [J].
谭娟 ;
陈鸣 .
经济学家, 2015, (02) :72-81
[3]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168-182
[4]   CO2EmissionsEmbodiedinChina'sForeignTrade:AnInvestig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GlobalVerticalSpecialization [J].
Yuhuan Zhao ;
Zhonghua Zhang ;
Song Wang ;
Shaojun Wang .
China&WorldEconomy, 2014, 22 (04) :102-120
[5]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 [J].
赵玉焕 ;
王淞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1) :12-18+26
[6]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研究 [J].
赵玉焕 ;
李洁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2) :28-34
[7]   国际贸易对我国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基于SDA与LMDI结合的分解法 [J].
袁鹏 ;
程施 ;
刘海洋 .
经济评论, 2012, (01) :122-132
[8]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J].
李小平 .
财贸经济, 2010, (05) :66-70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J].
李坤望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4) :35-40
[10]  
EMBODIED CARBON IN TRADE: A SURVEY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J] . Misato Sato.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 20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