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科研成果与人才评价的影响研究——基于ChatGPT、Microsoft Bing视角分析

被引:56
作者
蒋华林
机构
[1]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ChatGPT; 微软必应; 科研成果评价; 人才评价; 知识生产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TP242 [机器人];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1111 ;
摘要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研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基于“生成预训练转换器”(GPT)语言模型能够理解和响应自然语言输入,于2022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短时间内在全球互联网界、学术界及产业界引发热议和关注。以ChatGPT、Microsoft Bing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基于超大海量数据,采用“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RLHF)进行训练,主要具有三大功能:智能交互对话、智能文本生成、智能文献爬取。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是采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AIGC)而具有强大的内容生成或文本生成能力,除能够生成一般应用性文稿外,还能够从事科学写作,从而引领和推动知识生产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变革,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进程将显著提速,知识生产者将从非创造性劳动中获得解放,知识生产方式将由“手动式”“半自动式”迈向“自动化”“智能化”。这种变革对传统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将产生重大影响,更进一步将对通过科研成果进行人才评价产生重大影响。大体上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应用于学术研究中,将遮蔽成果演化学术史,影响科研成果创新性评价;挑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影响科研成果权属认定;带来学术伦理风险,影响科研成果评价生态;冲击人才评价基本标准,影响人才评价客观性。鉴于人工智能的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积极面对而不是消极应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审慎使用,着力发挥其促进知识生产、推动学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抓住现行相关法规制度与快速进步的人工智能技术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完善制度、设置“护栏”,规范使用;第三,要推动技术开源,公开其智能生成逻辑,增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技术可信度;第四,要建立人机协作机制,既发挥技术的数据处理优势,又发挥人的理性思维优势,最终由人把关知识生产、科研成果及人才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笔谈) [J].
钟秉林 ;
尚俊杰 ;
王建华 ;
韩云波 ;
刘进 ;
邹红军 ;
王争录 .
重庆高教研究, 2023, 11 (03) :3-25
[2]   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 [J].
令小雄 ;
王鼎民 ;
袁健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4 (04) :123-136
[3]   创造性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精神特质 [J].
谭凯娜 ;
马香莲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 38 (11) :59-64
[4]   有意练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 [J].
牛宝荣 ;
李如密 .
教学研究, 2020, 43 (06) :9-14
[5]   人工智能提出了什么哲学问题? [J].
赵汀阳 .
文化纵横, 2020, (01) :43-57
[6]   人工智能与创造性劳动——评《科学技术知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J].
白惠仁 .
西部学刊, 2020, (01) :154-156
[7]   知识生产模式变迁视角下大学治理模式的演进及其反思 [J].
张继明 .
江苏高教, 2019, (04) :9-17
[8]   智能时代的大学知识生产 [J].
劳凯声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6
[9]   创造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公式的补充 [J].
冯骊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6-19
[10]  
王俊美.ChatGPT改变人类知识生产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