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改善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被引:39
作者
汪昌云 [1 ]
孙艳梅 [2 ]
郑志刚 [1 ]
罗凯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研究中心
[3]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 上市公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本文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股改是否实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目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的研究发现,股改显著地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部分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而股改预期实现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功能的改善是通过使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形成共同的公司治理利益基础,提升大股东治理的正向作用,以及使机构投资者发挥更加积极的监督制衡作用,并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接管威胁实施创造条件得以实现的。股改对于改善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机制有效性作用更加显著。因而,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最初预期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道德风险、信息发现与市场有效性——来自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J].
廖理 ;
刘碧波 ;
郦金梁 .
金融研究, 2008, (04) :146-160
[2]   投资者保护、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 [J].
王鹏 .
经济研究, 2008, (02) :68-82
[3]   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 [J].
郑志刚 ;
孙艳梅 ;
谭松涛 ;
姜德增 .
经济研究, 2007, (07) :96-109
[4]   利益获取:股利共享还是资金独占? [J].
邓建平 ;
曾勇 ;
何佳 .
经济研究, 2007, (04) :112-123
[5]   产权、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 [J].
李寿喜 .
经济研究, 2007, (01) :102-113
[6]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研究 [J].
赵俊强 ;
廖士光 ;
李湛 .
经济研究, 2006, (11) :112-122
[7]   我国股权分置中对价水平的“群聚”现象分析 [J].
沈艺峰 ;
许琳 ;
黄娟娟 .
经济研究, 2006, (11) :102-111
[8]   对价支付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J].
吴超鹏 ;
郑方镳 ;
林周勇 ;
李文强 ;
吴世农 .
经济研究, 2006, (08) :14-23
[9]   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新变化 [J].
吴晓求 .
财贸经济, 2006, (02) :24-31+96
[10]   公司控制权研究的新进展 [J].
金雪军 ;
张学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08)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