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与教育应对

被引:20
作者
孙杰远 [1 ,2 ]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
[2]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 人工智能; 文化变异; 技术性因素; 文化内涵要素; 教育应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05 [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5 ; 0503 ; 040110 ;
摘要
人工智能在三次发展浪潮中,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颠覆性变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新的文化体系。智能化时代的文化之所以产生变异,不仅是因为技术表征的方式日益智能化,更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新建构人类的生活方式。对智能化时代文化变异的本质、特征及影响等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是确保人类自身永续发展的根本性前提。在此之前,对智能化时代的技术表征进行归纳,有助于理解文化发生变异的技术性因素,包括应用情景生活化、应用范围广泛化、应用群体大众化和应用技术智能化等四个方面。随之而来,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之变、文化符号之变、文化认知之变以及文化传承之变等方面。针对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智能技术的文化本质、重构智能化时代的教师文化共生观、重构智能化时代的学习模式,以及重构智能化时代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教育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智慧物流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突破?.[N].田治江;.现代物流报.2018,
[2]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省中小学生喜爱的文化符号调查及相关活动探析.[D].刘晓唯.曲阜师范大学.2018, 01
[3]  
基于RFID的婴儿识别防盗系统设计和部署.[D].王肖霞.苏州大学.2016, 05
[4]  
城市形象演化与文化变异.[D].和梦菊.南京大学.2015, 05
[5]  
文化变异内驱力研究.[D].张治玲.华中师范大学.2004, 03
[6]  
When human beings are like drunk robots: Driverless vehicles; ethics; and the future of transport.[J].Robert Sparrow;Mark Howard.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2017,
[7]   RECEPTIVE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INFANCY - ISSUES AND PROBLEMS [J].
FRIEDLANDER, BZ .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OF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70, 16 (01) :7-51
[8]   5G时代的教育场景要素变革与应对之策 [J].
袁磊 ;
张艳丽 ;
罗刚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3) :27-37
[9]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 [J].
李海峰 ;
王炜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12) :88-95+112
[10]   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J].
赵慧臣 ;
唐优镇 ;
马佳雯 ;
王玥 .
现代教育技术, 2018, (10)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