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和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焦荣红 [1 ]
牛慧敏 [1 ]
靳伟 [2 ]
机构
[1] 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科
[2]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卒中,缺血性; 阿替普酶; 醒脑静注射液; 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对炎性因子和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在患者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用药,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总量的10%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 h滴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脉注射液10~20 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PS)、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的左右两侧血流速度。结果 2组治疗前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的左右两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的左右两侧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右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颅内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缺血区域血供。
引用
收藏
页码:3719 / 37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J].
姚伯昕 ;
黄银辉 ;
陈雅芳 ;
欧阳宛炯 ;
蔡若蔚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 (19) :2044-2047
[2]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娄益飞 .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 (05) :984-985
[3]   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估 [J].
张桂兰 ;
蔡玉洁 .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02) :181-183
[4]   炎症——缺血性脑卒中的本质? [J].
迟相林 ;
于永鹏 ;
李兴龙 .
医学争鸣, 2013, 4 (06) :41-43
[5]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J].
景丽英 ;
景丽丽 ;
刘敏 .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06) :215-216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J].
林晖 .
内科, 2012, 7 (05) :540-542
[7]   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 [J].
周静 ;
高峰 ;
杜日映 ;
白怀生 ;
李晓莉 ;
李飞 .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 10 (03) :9-11+23
[8]   爱通立联合参附注射液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1例疗效观察 [J].
刘南 ;
于涛 .
中国中医急症, 2008, (03) :327-328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J]. 王伊龙.中华内科杂志.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