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被引:854
作者
江小涓
孟丽君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内循环; 外循环; 全球产业链; 高水平开放;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1.0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党和国家提出新发展格局,是从国内外形势判断出发做出的长期重大战略部署。本文着重从学术理论角度,分析双循环的决定因素、中国经验和国际趋势。从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形态演变、我国要素禀赋改变以及外部竞争与合作关系调整等基础条件出发,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地位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过去多年,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轮驱动,特别是外循环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增长表现优异的重要解释因素。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发生显著变化,转向内循环为主既是现实表现,也是必然选择;同时,更好发挥外循环的作用和促进双循环畅通,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双循环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和构建 [J].
徐奇渊 .
金融论坛, 2020, 25 (09) :3-9
[2]   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 [J].
汤铎铎 ;
刘学良 ;
倪红福 ;
杨耀武 ;
黄群慧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20, 55 (08) :4-23
[3]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镇化战略与政策 [J].
魏后凯 ;
李玏 ;
年猛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 24 (04) :5-21
[4]   中国收入不平等:发展、转型和政策 [J].
李实 ;
Terry Sicular ;
Finn Tarp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5 (04) :21-31
[5]   城镇化、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 [J].
郑得坤 ;
李凌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0, 22 (02) :13-24
[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物流绩效对比分析 [J].
陆华 ;
汪鸣 ;
杜志平 .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 (03) :55-65
[7]   信息技术、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基于“两部门”论的研究 [J].
李捷 ;
余东华 ;
张明志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9) :67-78
[8]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政策的选择 [J].
余心玎 ;
杨军 ;
王苒 ;
王直 .
世界经济研究, 2016, (12) :47-59+133
[9]   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 [J].
江小涓 .
管理世界, 2010, (06) :1-7
[10]   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初探 [J].
刘亚军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 (01)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