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制型国家到治理型国家——以煤矿安全为例

被引:13
作者
聂辉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管制; 治理; 矿难; 政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全球治理运动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以煤矿安全为例,分析了中国从管制型国家向治理型国家转变的必要性和条件。本文先描述了中国煤矿生产安全的现状和问题,梳理了关于中国矿难发生原因的五种主要观点,然后表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制思路不能完全解决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为此,必须从管制转向治理,本文分析了这种转型的必要性和四个条件。最后,本文认为治理思路对于解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腐败问题同样适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我国现阶段矿难频发成因及其对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视角 [J].
汤凌霄 ;
郭熙保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2) :53-59
[22]   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 [J].
聂辉华 ;
李金波 .
经济学(季刊), 2007, (01) :75-90
[23]   对我国矿难频发原因的制度分析 [J].
周肇光 ;
黄敏 .
经济问题, 2006, (02) :20-22
[24]   矿难治理的微观差异及对策 [J].
郑风田 ;
赵淑芳 .
改革, 2005, (08) :99-105
[25]   产权扭曲:矿难的深层次思考 [J].
谭满益 ;
唐小我 .
煤炭学报, 2004, (06) :756-759
[26]   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以中国乡镇煤矿为例 [J].
钱永坤 ;
谢虹 ;
徐建博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08)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