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被引:105
作者
邓涛涛
王丹丹
程少勇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高速铁路网; 服务业集聚; 经济联系强度; 双重差分模型;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7.07.010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中国正步入高铁时代,时间距离逐渐取代传统的空间距离成为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关键因素。长三角高速铁路大规模兴建和网络化布局,削弱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壁垒,使得能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文章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引入经济地理学中引力模型量化了高铁引致的"时空收敛"效应,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由线成网推进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1)长三角高速铁路开通初期(2007年-2011年)对沿线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随着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高速铁路对服务业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2)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成后沿线城市市场区位均获得了提升,但提升幅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引致的非均衡时空收敛效应使高铁沿线城市市场区位等级发生了重构,加剧了大城市和小城市区位条件的不均衡。(3)高速铁路引致的空间效应每提高1%,高铁沿线城市服务业就业密度约提高0.3%-0.4%。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 [J].
王雨飞 ;
倪鹏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2) :21-36
[2]   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J].
邓涛涛 ;
赵磊 ;
马木兰 .
经济管理, 2016, 38 (01) :137-146
[3]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J].
王姣娥 ;
焦敬娟 ;
金凤君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833-1846
[4]   北京跨市域轨道通勤圈 关系京津冀一体化成败 [J].
荣朝和 .
综合运输, 2014, (10) :4-9
[5]   高速铁路与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变化 [J].
覃成林 ;
黄小雅 .
经济经纬, 2014, 31 (04) :1-6
[6]   集聚视角下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 [J].
陈建军 ;
郑广建 .
江淮论坛, 2014, (02) :37-44
[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析 [J].
盛龙 ;
陆根尧 .
南开经济研究, 2013, (05) :115-129
[8]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 [J].
冯长春 ;
丰学兵 ;
刘思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8) :1187-1194
[9]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 [J].
丁金学 ;
金凤君 ;
王姣娥 ;
刘东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04-110
[10]   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J].
李廷智 ;
杨晓梦 ;
赵星烁 ;
梁进社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3, (02) :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