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技术共建“和而不同”动态能力——2011~2020年索菲亚与经销商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56
作者
吴瑶 [1 ,2 ]
夏正豪 [1 ]
胡杨颂 [1 ]
谢康 [1 ,2 ]
王茜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异质性资源; 管理认知; 数字化技术; 案例研究;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2.0008
中图分类号
F426.88 []; F274 [企业供销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如何解决组织间管理认知对跨组织动态能力的负面影响,既是双元动态能力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本文以"和而不同"的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通过对2011~2020年索菲亚与经销商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1)适度变化与高度动荡两种环境类型决定了合作组织间一致("和")或不一致("不和")的管理认知。数字化技术通过削弱跨组织异质性资源的不匹配,促进了一致的管理认知,即实现"和";同时,通过强化跨组织异质性资源的互补与融合,促进了差异化的创新行动,即实现"不同";(2)合作组织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了合作创新能力和协同变革能力,形成从跨组织异质性资源到跨组织"和而不同"动态能力的构建。据此,本文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跨组织嵌套型双元动态能力模型,扩展了管理认知与跨组织双元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而形成理论创新,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管理认知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合作组织共建跨组织动态能力的一种解决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63+206+164 +20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74 条
[1]   成长品: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案例研究 [J].
肖静华 ;
胡杨颂 ;
吴瑶 .
管理世界, 2020, 36 (03) :183-205
[2]   阴阳平衡思维方式与动态能力理论——VUCA时代企业“灰度”动态能力决定企业高度 [J].
丁威旭 ;
大卫梯斯 ;
李平 .
清华管理评论, 2019, (11) :35-41
[3]   破解企业数字化增长难题的锦囊妙计:知己知彼与和而不同 [J].
李平 ;
竺家哲 ;
周是今 .
清华管理评论, 2019, (09) :84-93
[4]   技术变革背景下在位企业资源基础与商业模式创新:二元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J].
刘贵文 ;
李凯健 ;
张应珍 ;
郭攀 .
管理评论, 2019, 31 (07) :252-263
[5]   战略学习如何影响组织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J].
卢启程 ;
梁琳琳 ;
贾非 .
管理世界, 2018, 34 (09) :109-129
[6]   消费者数据化参与的研发创新——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 [J].
肖静华 ;
吴瑶 ;
刘意 ;
谢康 .
管理世界, 2018, 34 (08) :154-173+192
[7]   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 [J].
吴瑶 ;
肖静华 ;
谢康 ;
廖雪华 .
管理世界, 2017, (04) :138-157
[8]   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 [J].
谢康 ;
吴瑶 ;
肖静华 ;
廖雪华 .
管理世界, 2016, (02) :133-148+188
[9]   企业创新网络中关系强度、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J].
刘学元 ;
丁雯婧 ;
赵先德 .
南开管理评论, 2016, 19 (01) :30-42
[10]   案例选择与研究策略——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综述 [J].
李高勇 ;
毛基业 .
管理世界, 2015, (02) :133-13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