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十五”时期的状况与“十一五”时期的建议

被引:75
作者
吕政
黄群慧
吕铁
周维富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5.12.001
中图分类号
F123.3 [国民经济发展综合计划];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十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各自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化进程由“九五”期末的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进入到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取得了更快的发展。从未来发展看,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存在诸如工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强、就业和向非农转移的人口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质量和数量不同步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存在大量“待城市化”的乡镇企业员工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本、难度都将加大。“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面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积极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工收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 [J].
李江帆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124-130+144
[2]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 [J].
陈佳贵 ;
黄群慧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4) :4-16+205
[3]   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 [J].
徐康宁 ;
王剑 .
江海学刊, 2005, (03) :63-69+238
[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 [J].
江小涓 .
财贸经济, 2005, (04) :3-9+71
[5]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J].
景普秋 ;
陈甬军 .
东南学术, 2004, (04) :37-44
[6]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机制、特征和政策取向 [J].
刘世锦 .
管理世界, 2003, (09) :9-17+26
[7]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 [J].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经济研究, 2003, (08) :3-12+27
[8]   论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 [J].
吕政 ;
郭克莎 ;
张其仔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48-55
[9]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J].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2) :44-55+206
[10]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