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我国数字化贫困地理集聚特征及时空演化机制
被引:36
作者:
彭继增
[1
,2
]
陶旭辉
[2
,3
]
徐丽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数字化贫困;
数字鸿沟;
地理集聚;
空间极化效应;
衰减边界;
精准扶贫;
信息化;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2.02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数字化贫困是我国现阶段呈现的一种新形态的贫困。文章基于数字平台、数字能力、数字行政、数字生活四个方面构建地区数字化贫困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31省市区2006—2015年数字化贫困指数,并剖析其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演变及原因。进一步,运用基于邻接、地理距离、人力资本距离和距离衰减空间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数字化贫困减贫呈现两阶段特征;②数字化整体呈现由赤贫向精英阶层动态演进的社会移动,地理上呈现由东向西的"贪吃蛇"式推进特征,并且在地理上呈现一条南北贯穿的"数字化鸿沟";③数字富裕地区对数字贫困地区的"空间极化效应"可能的衰减边界为160~200 km。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