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

被引:67
作者
李鹤 [1 ,2 ]
张平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社会就业; 脆弱性; BP神经网络;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从矿业城市社会就业的敏感性及其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建立社会就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敏感性普遍较高,不同矿业城市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应对下岗失业问题能力的强弱在决定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程度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东北地区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差异较为明显,石油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相对较低,煤炭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较高,老年期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高于中、幼年期矿业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751 / 7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J].
李鹤 ;
张平宇 ;
程叶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18-25
[2]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分析 [J].
李鹤 ;
张平宇 .
煤炭学报, 2008, (01) :116-120
[3]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的参与问题 [J].
张平宇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4) :76-81
[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J].
李雨潼 .
人口学刊, 2007, (02) :54-58
[5]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6]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 [J].
史培军 ;
王静爱 ;
陈婧 ;
叶涛 ;
周洪建 .
地理学报, 2006, (02) :115-126
[7]   资源枯竭矿业城市就业问题研究 [J].
“资源枯竭矿业城市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48) :2-12+23
[8]   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 [J].
朱训 .
资源·产业, 2004, (05) :3-6
[9]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J].
楼文高 ;
王延政 .
农业机械学报, 2003, (03) :58-61
[10]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蔡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