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技术引进与本土创新增长:互补还是替代——基于异质吸收能力的视角

被引:152
作者
肖利平 [1 ,2 ]
谢丹阳 [1 ,2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创新增长; 追赶效应; 吸收能力门槛;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6.09.005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许多后进经济实现技术追赶与创新增长的重要渠道。然而,国外的创新成果对本土技术创新增长既有互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哪一种效应占优取决于技术吸收能力,由于吸收能力的不同,国外技术引进对本土创新增长呈现不同的效应。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从异质吸收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国外技术引进对其新产品创新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和创新追赶效应。研究发现:1存在创新追赶效应,初始新产品创新水平越低的地区后来的创新增长越快;2自主创新投入对新产品创新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国内技术购买对新产品创新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3国外技术引进对于新产品创新增长存在显著的异质吸收能力单门槛效应:无论从初始技术水平、消化吸收支出还是从技术改造支出衡量的吸收能力看,在那些吸收能力低于门槛水平的地区,引进国外技术对于创新增长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本土创新呈现"创新替代"而非"创新互补"效应。因此,应当培育多层次的技术吸收能力,构建促进国外创新到本土创新转换的激励机制和联动机制,并推行差别化的创新发展政策,落后地区应首先加强吸收能力积累,发达地区则侧重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9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反腐败与企业创新:基于政治关联的解释 [J].
党力 ;
杨瑞龙 ;
杨继东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7) :146-160
[2]   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 [J].
何兴强 ;
欧燕 ;
史卫 ;
刘阳 .
世界经济, 2014, 37 (10) :52-76
[3]   FDI技术溢出的区域差异及吸收门槛效应研究——基于bootstrap的内生门槛效应测算及回归检验 [J].
沈飞 ;
吴解生 ;
王会龙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09) :34-42
[4]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唐未兵 ;
傅元海 ;
王展祥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31-43
[5]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J].
程惠芳 ;
陆嘉俊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174-187
[6]   中国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研究 [J].
李光泗 ;
沈坤荣 .
财经研究, 2011, 37 (11) :39-49
[7]   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 [J].
刘小鲁 .
经济评论, 2011, (03) :88-96
[8]   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J].
谢建国 ;
周露昭 .
世界经济, 2009, 32 (09) :68-81
[9]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J].
孙建 ;
吴利萍 ;
齐建国 .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01) :133-138
[10]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8, (08) :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