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星级酒店地方与无地方的建构及协商

被引:21
作者
蔡晓梅 [1 ,2 ]
何瀚林 [1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地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方; 无地方; 地方感; 现代城市; 星级酒店; 广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2 [旅馆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人文地理学中"地方"理论已经渗透到旅游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共同影响下,"无地方(Placelessness)"伴随着地方感的虚无与空间不真实性的发展而产生,并成为了地方研究的另一个视角。以广州市高星级酒店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在回顾地方和无地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消费者对现代城市高星级酒店的空间感知和地方情感,分析了地方与无地方在酒店空间中互动的复杂关系。结果指出:1城市高星级酒店既有因现代技术、行业标准、区位以及资本扩张等原因而呈现的无地方特点,也有因社会功能、品牌特色、"借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等原因而呈现的地方特质,城市高星级酒店具有地方与无地方的双重特性;2酒店消费者在"他者空间"与"我者空间"中挣扎,对城市高星级酒店有着地方感与无地方感等多元、矛盾的地方情感;3城市高星级酒店是一个无地方与地方动态转化的易变空间,其转化机制取决于消费者与酒店空间的互动频次、酒店产品的稳定程度、以及消费者的主观想象与意义赋予等。本研究是对西方语境下地方理论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对"无地方"研究的一种尝试;为转型期中国目前"千城一面"、空间同质化等社会现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322 / 33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酒店设计的原真性与标准化协调——理论构建与个案展示 [J].
曾国军 ;
赵永秋 .
旅游学刊, 2013, 28 (06) :94-101
[2]   跨地方对话与地方重构——从“炼狱”到“天堂”的石门坎 [J].
袁振杰 ;
朱竑 .
人文地理, 2013, 28 (02) :53-60
[3]   全球化与地方性冲突背后的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基于广州的案例 [J].
曾国军 ;
孙树芝 ;
朱竑 ;
刘博 ;
蔡晓梅 .
地理科学, 2013, 33 (03) :291-298
[4]   超现代时期的空间非场所 [J].
陈永国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6) :16-21
[5]   丽江大研古城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酒吧发展为例 [J].
孙九霞 ;
王心蕊 .
旅游学刊, 2012, 27 (09) :73-83
[6]   “地方”概念对人文地理学各分支意义的辨识 [J].
周尚意 ;
唐顺英 ;
戴俊骋 .
人文地理, 2011, 26 (06) :10-13+9
[7]   “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 [J].
钱俊希 ;
钱丽芸 ;
朱竑 .
人文地理, 2011, 26 (06) :40-44
[8]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J].
周尚意 ;
杨鸿雁 ;
孔翔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566-1576
[9]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J].
朱竑 ;
钱俊希 ;
陈晓亮 .
人文地理, 2010, 25 (06) :1-6
[10]   瑞泽尔消费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一个批评性评述 [J].
张敦福 .
社会科学, 2007, (03) :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