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效应”研究

被引:16
作者
项后军 [1 ]
高鹏飞 [2 ]
曾琪 [3 ]
机构
[1]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3]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流动性囤积; 货币政策传导; 梗阻效应;
D O I
10.16475/j.cnki.1006-1029.2023.01.004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101 ; 020203 ;
摘要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 [J].
方意 ;
赵胜民 ;
谢晓闻 .
管理世界, 2012, (11) :9-19+56+187
[22]   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 [J].
万志宏 ;
曾刚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0) :21-28
[23]   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干预与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J].
王连军 .
财经研究, 2011, 37 (05) :112-122
[24]   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 [J].
巴曙松 ;
刘孝红 ;
牛播坤 .
金融研究, 2005, (05) :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