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仪式性人情的功能异化

被引:53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仪式性人情; 互助; 社会团结; 功能异化;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1.01.017
中图分类号
G812.47 [少数民族];
学科分类号
040304 ;
摘要
仪式性人情在传统村庄社会中有着经济互助和维护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在江汉平原农村,这些功能日渐发生异化,其本质在于名实分离。人情的互助功能正在丧失,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借人情的互助之名而行聚敛财富之实,人情维护社会团结的功能也日趋弱化。农村仪式性人情的异化,与当前江汉平原的村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因为村庄生活越来越缺乏长远预期,人们越来越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且村庄人际关系日趋离散,村庄中已不存在结构化的制约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熟人社会的治理——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J].
贺雪峰 ;
刘锐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2) :111-117
[3]   乡村干部的人情与工作 [J].
陈柏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2) :187-192
[4]   村庄生活中的面子及其三层结构——赣南版石镇调查 [J].
陈柏峰 .
广东社会科学, 2009, (01) :168-173
[5]  
农村人情的性质及其变化[J]. 杨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1)
[6]  
农村人情的性质及其变化[J]. 杨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 (01)
[7]   湘南宗族性村落的面子观 [J].
杨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06-111
[8]   也论“面子”——村庄生活的视角 [J].
陈柏峰 ;
郭俊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9-105
[9]   “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对苏北一农户人情消费的个案分析 [J].
朱晓莹 .
社会, 2003, (09) :28-30
[10]   礼物、生命仪礼和人情圈——以徐家村为例 [J].
黄玉琴 .
社会学研究, 2002, (04) :8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