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分析

被引:19
作者
马德君 [1 ]
王科涵 [2 ]
胡继亮 [2 ]
机构
[1] 青海民族大学
[2]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集约利用; 熵值法; 耦合度; 协调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2802 ; 120405 ;
摘要
本文利用熵值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法,研究了2002—2011年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总体上,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够高,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西北民族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勉强协调发展特征;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度存在区域差距,但呈趋同趋势;就土地利用而言,发展大中型城市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政策建议:若要集约土地利用,则应大力发展大中型城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研究 [J].
李永乐 ;
吴群 ;
舒帮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4) :104-110
[2]   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J].
乔伟峰 ;
孙在宏 ;
邵繁荣 ;
倪婷 ;
冯松松 ;
张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5) :557-564
[3]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J].
曹文莉 ;
张小林 ;
潘义勇 ;
张春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2) :141-146
[4]   中国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J].
郑华伟 ;
刘友兆 ;
王希睿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1, (09) :1029-1034
[5]   对加速城镇化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核心学术问题的认识 [J].
李秀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5) :1-5
[6]   动态空间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的构建 [J].
王家庭 ;
张换兆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7) :10-16
[7]   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 [J].
朱莉芬 ;
黄季焜 .
经济研究, 2007, (02) :137-145
[8]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赵翠薇 ;
濮励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169-173
[9]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的思考 [J].
陈银蓉 ;
梅昀 ;
汪如民 ;
赵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1) :30-34
[10]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以成都新津县为例 [J].
傅小锋 ;
曹卫东 ;
曹有挥 ;
潘坤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