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性质、大股东治理与公司创新

被引:185
作者
唐跃军 [1 ]
左晶晶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所有权性质; 研发投入; 公司创新; 终极控股股东; 第二类代理问题; 大股东制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1 [企业体制];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不同的所有权性质以及潜藏在其下的微观治理机制对公司创新存在何种影响?围绕这一重要却未得到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首先,区分不同类型的所有权性质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主要是终极控股股东为家族或自然人的上市公司更愿意进行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而中国国有企业,主要是终极控股股东为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其所属机构(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创新投资较低。其次,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从第二类代理问题与大股东制衡的视角发现,虽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偏离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公司创新,但是家族或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其他大股东制衡有助于提高研发与创新投入,即其大股东制衡机制优于国有企业;而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其他大股东不仅无力推动公司创新,而且甚至显著降低研发投入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9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J].
唐跃军 ;
宋渊洋 ;
金立印 ;
左晶晶 .
管理世界, 2012, (02) :82-95
[2]   审计质量VS.信号显示——终极控制权、大股东治理战略与审计师选择 [J].
唐跃军 .
金融研究, 2011, (05) :139-155
[3]   终极控制权、大股东治理战略与独立董事 [J].
唐跃军 ;
左晶晶 .
审计研究, 2010, (06) :93-99
[4]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 [J].
李春涛 ;
宋敏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55-67
[5]   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解维敏 ;
唐清泉 ;
陆姗姗 .
金融研究, 2009, (06) :86-99
[6]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与R&D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 [J].
张宗益 ;
张湄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05) :23-26+116
[7]  
中国工业产业创新水平及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吴延兵.产业经济评论. 2006(02)
[8]   大股东制衡、信息不对称与外部审计约束——来自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唐跃军 ;
李维安 ;
谢仍明 .
审计研究, 2006, (05) :33-39
[9]   大股东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唐跃军 ;
谢仍明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1) :60-78
[10]   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 [J].
姚洋 ;
章奇 .
经济研究, 2001, (10) :13-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