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

被引:202
作者
王永进 [1 ]
张国峰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开发区; 生产率优势;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开发区的生产率分布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定量识别了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研究发现:(1)"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显著提高了开发区的生产率水平;(2)平均而言,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主要源自"集聚效应",但是这种"集聚效应"持续期非常短,在开发区成立三年后就基本消失。由制度和政策优惠所形成"选择效应"则是开发区长期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源泉;(3)民营、小规模、年轻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这一方面意味着开发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发区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城市的生产率优势:集聚与选择 [J].
余壮雄 ;
杨扬 .
世界经济, 2014, 37 (10) :31-51
[2]   经济开发区产业创新与转型时期的政策取向分析 [J].
张诗雨 .
经济纵横, 2009, (02) :75-77
[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J].
葛顺奇 ;
田贵明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12) :10-16+84
[4]   开发区政府行为的制度分析:对泰达管理体制的研究 [J].
胡军 .
上海经济研究, 2005, (11) :96-99
[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 [J].
王缉慈 .
中国工业经济, 1998, (03) :54-57
[6]  
中国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朱永新等著, 2001
[7]  
Sources of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case of the prewar Japanese silk-reeling industry[J] . Yutaka Arimoto,Kentaro Nakajima,Tetsuji Okazaki.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 2014
[8]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municipalities[J] . Jin Wang.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13
[9]  
Creative accounting or creative destruction? Firm-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J] . Loren Brandt,Johannes Van Biesebroeck,Yifan Zhang.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11 (2)
[10]  
A meta-analysis of estimat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J] . Patricia C. Melo,Daniel J. Graham,Robert B. Noland.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 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