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总碱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被引:5
作者
林淑娴 [1 ,2 ]
张婧怡 [1 ,3 ]
李利生 [1 ]
吴芹 [1 ]
孙安盛 [1 ]
机构
[1]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暨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
[2] 贵州省肿瘤医院药剂科
[3]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
吴茱萸总碱; 心肌细胞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D O I
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17.0003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吴茱萸总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胰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法制备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ngⅡ0.1μmol/L),Eta 1、10、100 mg/L组和Eta 100 mg/L+L-NAME(1.5×10-2mol/L)组。心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Eta 30 min后再加入AngⅡ0.1μmol/L作用24 h。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细胞的表面积,BCA法测定总蛋白含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RT-PCR检测心房利钠肽(ANP)、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0.1μmol/L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蛋白质含量和ANP mRNA的表达;降低NOS活性、NO含量和e NOS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Eta 10和100 mg/L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质含量及ANP mRNA的增加;明显增加e NOS和MKP-1 mRNA表达、NOS活性和NO的产生。L-NAME能取消Eta抗心肌细胞肥大效应。结论 Eta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机制可能与Eta增加心肌细胞NO的生成,促进MKP-1表达,增加MAPK去磷酸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血压左室肥厚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潘建红 ;
王佩显 .
重庆医学, 2015, 44 (30) :4292-4294
[2]  
Rutaecarpine Inhibits Angiotensin Ⅱ-Induced Proliferation in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李艳菊,张锋,龚其海,吴芹,余丽梅,孙安盛.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4(09)
[3]   吴茱萸总碱抑制大鼠左室肥厚及对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J].
张婧怡 ;
林淑娴 ;
侯化化 ;
李强 ;
徐洋 ;
孙安盛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 37 (02) :151-155
[4]   吴茱萸提取物对大鼠右室肥大及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J].
高永双 ;
孙安盛 ;
何娜 ;
吴芹 ;
杨丹莉 .
中国药房, 2011, 22 (27) :2508-2510
[5]   吴茱萸提取物对大鼠右室肥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J].
高永双 ;
孙安盛 ;
何娜 ;
吴芹 .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05) :1122-1123
[6]   钩藤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J].
何娜 ;
孙安盛 ;
吴芹 ;
黄燮南 ;
石京山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0, 24 (04) :255-260
[7]   一氧化氮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大反应的信号机制 [J].
刘培庆 ;
鲁伟 ;
潘敬运 .
生理学报, 2002, (03) :213-218
[8]  
Essential role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in evodiamine‐mediated protection against atherosclerosis[J] . J. Wei,L.‐C. Ching,J.‐F. Zhao,S.‐K. Shyue,H.‐F. Lee,Y. R. Kou,T.‐S. Lee. Acta Physiol . 2012 (2)
[9]  
Nitric oxide signaling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heart failure[J] . Roberto M Saraiva,Joshua M Hare. 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