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59
作者
封志明 [1 ]
杨玲 [1 ,2 ]
杨艳昭 [1 ]
游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人口增加; 人口流动; 空间格局; 京津冀都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是人口空间分布最直观的表现。以1982-2010年4期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指标,结合人口增减变化分级、人口商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日益不均衡,区域人口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东西差异;人口增加是主要特征,人口集聚效应凸显,人口增加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在80%以上,以人口显著增加为主;人口减少只是零星分布,人口减少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占不到20%;人口流动比较频繁,以人口流入为主,主要流向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市辖区,人口流出地区仅是散落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的山区贫困县域;无论从静态人口指标还是动态人口分析方法,都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地域集疏特征十分明显,已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其他地市(县域)人口分别向外依次扩展的人口多中心分布的圈层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 [J].
刘睿文 ;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0) :1171-1177
[2]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吴文钰 ;
高向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8) :968-974
[3]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J].
刘睿文 ;
封志明 ;
游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3) :89-94
[4]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拟与格局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J].
杜国明 ;
于凤荣 ;
张树文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 (01) :34-39
[5]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J].
孙铁山 ;
李国平 ;
卢明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56-966
[6]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 [J].
李国平 ;
陈秀欣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191-202
[7]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J].
陈刚强 ;
李郇 ;
许学强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45-1054
[8]   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未来情景模拟分析 [J].
岳天祥 ;
王英安 ;
张倩 ;
刘乃功 ;
唐文祥 .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04) :479-488
[9]   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 [J].
杜瑜 ;
樊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467-474
[10]   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培 ;
邓慧慧 .
人口与经济, 2007, (06)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