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

被引:79
作者
王珍珍 [1 ]
鲍星华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产业共生; 共生理论; 共生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文章从共生的起源以及共生的哲学涵义出发,探讨产业共生的内涵、产业共生模式的差异以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从中总结出产业共生的内涵包括自组织演化、共同进化、合理分工及合作竞争机制,并且这四个方面存在着内在本质的联系。共生在工业生态领域、企业管理领域、技术创新领域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业共生理论是未来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话题,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已有的共生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模式,将产业共生理论与演化经济学等结合起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互惠共生的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J].
薛伟贤 ;
张娟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 22 (01) :82-89+113
[2]   EIPs工业共生系统构建与结点关系研究 [J].
张艳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1 (23) :170-172+181
[3]   工业产业共生体系理论研究 [J].
肖忠东 ;
顾元勋 ;
孙林岩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17) :45-49
[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J].
胡晓鹏 ;
李庆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2) :33-46
[5]   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的关联度分析 [J].
曲莎 ;
王京芳 ;
周浩 ;
厉秉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02) :41-44
[6]   国际合资企业的共生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J].
王宇露 ;
李元旭 .
上海管理科学, 2008, (04) :6-10
[7]   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J].
张萌 ;
姜振寰 ;
胡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6) :77-85
[8]   东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外包共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J].
于惊涛 ;
李作志 ;
苏敬勤 .
财经问题研究, 2008, (04) :117-122
[9]   “共生”联盟系统的演化方向判别模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一种分析 [J].
卜华白 ;
高阳 .
学术交流, 2008, (03) :79-83
[10]   技术联盟的共生稳定分析 [J].
生延超 .
软科学, 2008, (02)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