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的公共性及其经济法解析

被引:67
作者
张守文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
关键词
PPP; 公私合作; 公共性; 公共物品; 经济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7 ;
摘要
公私合作模式(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涉及公共权力的行使与公共利益的保护,具有突出的公共性。PPP的公共性不仅与其制度目标和理论基础内在一致,也决定其应该遵循公开、公平、公益等重要法律原则。据此,政府应在公私合作过程中担负起保障与监管职责。基于经济法维度,公共性是PPP乃至整体经济法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厘清特许经营制度的特殊性和特许经营协议的性质,对于推进PPP研究与经济法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PPP模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
孙学工 ;
刘国艳 ;
杜飞轮 ;
杨娟 .
宏观经济管理, 2015, (02) :28-30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调整 [J].
张守文 .
中国法学, 2014, (05) :60-74
[3]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
[4]   论康德的“公共性”及其理论价值 [J].
杨仁忠 .
学海, 2009, (01) :27-31
[5]   论促进型经济法 [J].
张守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97-100
[6]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行政性 [J].
邢鸿飞 .
中国法学, 2004, (06) :56-63
[7]   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谱系 [J].
黄显中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3) :12-18
[8]   现代行政公共性理论初探 [J].
杨海坤 .
法学论坛, 2001, (02) :26-32
[9]  
德国公私合作制促进法研究[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李以所, 2012
[10]  
行政契约批判[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阎磊, 2011